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養蛇學》(作者勞伯勛、鄒興淮、溫愛國、蔡淳治)闡述了蛇類的解剖和生理,《中國養蛇學》講述了中國養蛇簡史;介紹了中國的蛇類及常見蛇種,蛇的營養和飼料,蛇的人工配合飼料的制作與蛇類食性的馴化;提供了蛇場的設計和施工方案以及蛇場的四季工作歷;介紹了蛇類的越冬、繁殖和疾病防治方法,分析了蛇種的采集、裝運方法及幼蛇人工飼養的竅門;推薦了關于蛇與蛇毒的綜合利用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養蛇業在新技術“武裝”下如何起跑、謀求更大發展的理論和方法;針對抗蛇毒血清的研制及其應用-申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變劑型等創見。
編輯推薦
《中國養蛇學》(作者勞伯勛、鄒興淮、溫愛國、蔡淳治)從蛇類養殖場的場區建設、不同種類蛇的飼養管理、衛生防疫、蛇毒的制取和研發、食用蛇類的屠宰與加工、蛇皮的鞣制和精制、蛇類生產記錄和檔案信息管理、蛇類養殖福利等方面一一給予解答;同時該書不局限于蛇類養殖技術的介紹,更從科學研究和資源保護的角度,對珍稀瀕危蛇類的救護、蛇類棲息地的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論述。該書對規范我國蛇類的繁育利用行為,改善蛇類飼養條件、保證養殖蛇類福利、提高蛇類養殖的生產水平和蛇類產品質量、促進蛇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極具參考價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理論與實用價值兼備的指導性著作。
作者簡介
勞伯勛,筆名尹劍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秦牧創作研究會常務理事,蛇類學教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養殖委員會爬行動物委員會顧問、中國《蛇志》顧問。
童年常捧讀法布爾講昆蟲故事的書,愛聽成人講野生動物的見聞,并常到田野山林觀察各種野生動物的生活,并帶回小動物在家飼養,做觀察日記,從而對動物的興趣越來越深。1961年畢業于復旦大學生物系,先后在上?萍即髮W、華北化工學院、杭州浙江醫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由于對動物的酷愛,在從事蛇毒特生化的研究中接觸到毒蛇,進而對養蛇發生濃厚的興趣并全身心投入其中。
科普創作始于20世紀50年代,除在報刊電臺發表科學小品外,還參加我國第一套《十萬個為什么》動物部分的編寫工作?破諘霭孢^多種,除《有毒動物》在中國臺灣出版外,其余均在大陸出版。初時出過一些花方向的書,后來專寫蛇。
目錄
第一章 中國養蛇簡史
第一節 古代養蛇的記載及其探究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后的養蛇歷程
第二章 中國的蛇類及常見蛇種
第一節 蛇類的起源和演化
第二節 蛇類的生物學特征及其分類
第三節 毒蛇和無毒蛇
第四節 幾種改動較大的中文蛇名
第五節 常見的主要蛇種
第六節 中國蛇類名錄及地理分布
第三章 蛇的營養與飼料
第一節 蛇類的食性及其影響因素
第二節 蛇的消化系統及消化生理特點
第三節 蛇飼料的營養物質及其營養功能
第四節 人工養蛇的飼料及其加工利用
第四章 蛇的食譜、人工配合飼料的制作和蛇類食性的馴化
第一節 蛇的食譜及其拓展
第二節 人工配合飼料及其制備
第三節 蛇類食性的馴化
第五章 蛇場蛇窩的設計和施工
第六章 蛇場四季管理工作歷
第七章 種蛇的采集
第八章 蛇的裝運須知
第九章 蛇的越冬和地溫
第十章 蛇類疾病的防治
第十一章 蛇類的繁殖
第十二章 從幼蛇的人工飼養開始
第十三章 養蛇業在奮進中的思考——以廣東“大東洋”的經驗為例
第十四章 蛇類的解剖和生理(上)
第一節 蛇類的外形及皮膚的生理性變化
第二節 蛇的運動系統
第三節 蛇的呼吸系統
第四節 蛇的消化系統
第五節 蛇的能量代謝與體溫調節
第十五章 蛇類的解剖和生理(下)
第一節 蛇的血液循環系統
第二節 蛇的泌尿生殖系統
第三節 蛇的內分泌系統
第四節 蛇的感覺系統
第五節 蛇的神經系統
第十六章 蛇和蛇毒的綜合利用
第一節 蛇的綜合利用
第二節 蛇毒的采取、干燥和貯存
第十七章 抗蛇毒血清的研制與臨床應用
第一節 抗蛇毒血清的研制
第二節 抗蛇毒血清的應用
第十八章 毒蛇咬傷的診斷、治療和護理
第一節 毒蛇咬傷的診斷、鑒別診斷和快速診斷
第二節 毒蛇咬傷的治療
第三節 毒蛇咬傷的護理
第四節 蛇毒被噴人眼的自療
毒蛇身上做學問(代跋)